一季度开局良好,近九成省份提速发展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6日08:43
  2025年一季度,全国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近九成省份经济同比增速较去年全年加快,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省份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从区域看,东部十省份发挥关键支撑作用,引领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中部地区经济恢复态势强劲,产业升级与外贸驱动成效显著。与此同时,“两重”“两新”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多省份工业投资两位数增长,重点领域支撑有力。展望二季度,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专项债发行提速与重大项目开工将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支撑,不过稳就业等政策需加力推进,以巩固经济向好局面。

  近九成省份经济增速

  较去年全年加快

  截至4月25日,共有29个省份公布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看经济增速,一季度,西藏以同比增长7.9%的增速领跑全国,同比增速在6.0%及以上的省份还有内蒙古、湖北、安徽、甘肃、山东、浙江、宁夏等,全国共有20个省份同比增长在全国整体水平(5.4%)及以上。与去年全年增速相比,共有26个省份经济增速加快,其中17个省份经济增速快于去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稳中向好省份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看地区生产总值,一季度,广东、江苏、山东继续位居前三;浙江、四川、河南、湖北、福建、上海、湖南紧随其后,位列全国前十。一季度,除了前述10个省份,另有北京、安徽、河北的地区生产总值也都超过了1万亿元。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一季度部分省份经济增速有所加快主要得益于投资驱动、产业筑基和政策赋能。从产业看,东部地区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中西部地区优化营商环境,接受了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跨地域产业集群建设取得新进展。

  东部十省份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从四大经济区域看,东部十省份和东北三省的一季度经济增速均较2024年全年有所加快。

  其中,东部十省份中,山东、浙江、江苏、天津、福建、河北、北京一季度经济增长快于“全国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对记者表示,一季度东部十省份占全国经济比重达52.7%,新质生产力加速布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是全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关键支撑。

  曾刚强调,东部十省份不仅发挥了全国经济增长的“顶梁柱”“压舱石”作用,对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东部沿海省市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发展经验为其他省市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可资参考和借鉴的经验。此外,这些省份部分解决了我国“卡脖子”技术、关键零部件生产问题,为全国范围的产业升级、结构优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季度,中部地区省份经济也表现出较强恢复态势。中部六省中,除山西目前尚未公布数据之外,其他省份经济增速较去年全年和去年一季度均有所加快。

  王静文表示,中部地区经济向好主要缘于产业升级与外贸驱动的双重支撑。产业升级方面,如湖北高技术制造业贡献规上工业增长的36.4%,锂离子电池产量增长1.1倍,全省形成锂电产业链集群;安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4%,汽车产量达76.17万辆居全国首位,并加速布局县域汽车零部件产业;河南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2.2%,推动制造业结构优化。外贸驱动方面,安徽、河南等省外贸高增长为中部整体提供支撑。

  重点领域支撑有力

  去年9月底以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央和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其中,“两重”“两新”政策发挥了重要的撬动作用。2025年一季度,前述政策效应持续显效。

  一季度,四川、河南、上海、湖南、河北、山西、广西、内蒙古、贵州、黑龙江等多省份工业投资实现了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其中河南、上海、山西等省增速超过20%。从投资领域来看,装备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长。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也带动各地相关产品较快增长。

  展望二季度,王静文认为,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提速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形成支撑。如浙江、湖北等省份二季度重大项目投资聚焦装备制造、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两重”领域;山东计划推动1.5万个重点项目加速落地。

  此外,一季度各地民生保障稳步向好。从收入增长来看,多数省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广东、湖南、海南等省一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快于经济增速。

  不过,稳就业、增收入、减负担的政策措施还需持续推进。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要不断完善稳就业稳经济的政策工具箱,既定政策早出台早见效,根据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增量储备政策”。王静文表示,目前我国外贸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员数估计在1.7亿人左右,占我国就业人员总数的24%,在全球货物贸易预期走弱的背景下,稳就业重要性提升。(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