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债 宽幅震荡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15日07:54
  三季度债市整体承压回落,股债“跷跷板”效应显著。7月,受“反内卷”政策推进、增量政策预期出台影响,商品与股市共振上行,债市承压;8月,“反内卷”交易降温,商品价格回落,但股市延续强势,债市继续走弱;9月,股市高位震荡,期债转为宽幅波动。

  制造业景气度改善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制造业PMI为49.8%,较8月回升0.4个百分点,景气水平边际改善;非制造业PMI为50.0%,较8月回落0.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综合PMI为50.6%,较8月微升0.1个百分点,我国经济总体产出扩张略有加快。

  制造业供需两端延续向好态势。9月,生产指数为51.9%,较8月上升1.1个百分点,升至近6个月高点,制造业生产活动较为活跃;新订单指数为49.7%,较8月上升0.2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景气度有所改善。此外,新出口订单指数回升0.6个百分点,至47.8%。关税不确定性的减弱以及出口路径的多元化,促使9月出口明显好转。

  价格方面,出厂价格指数继续收缩,而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仍处于扩张区间,企业盈利空间承压。库存方面,9月,原材料库存指数上升0.5个百分点,至48.5%,映射至采购量分项指数,其较8月回升1.2个百分点,至51.6%,生产扩张带动原材料端主动备货,主动补库特征明显;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1.4个百分点,至48.2%。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为51.0%,继续处于扩张区间;中型企业PMI为48.8%,小幅回落;小型企业PMI为48.2%,回升1.6个百分点,改善幅度较大,未来需求恢复有望进一步向中小型企业传导。

  非制造业方面,9月,商务活动指数微落至50.0%。其中,建筑业PMI为49.3%,仍处于收缩区间;服务业PMI为50.1%,受暑期结束影响回落0.4个百分点。制造业PMI回升抵消非制造业PMI下滑,综合PMI指数的扩张速度小幅加快,9月微升0.1个百分点,至50.6%。

  进口、出口增速均明显加快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9月,我国出口同比增长8.3%,高于预期值5.7%和前值4.4%;进口同比增长7.4%,同样高于预期1.4%和前值1.3%。出口增速创近半年新高,进口增速处于1年来的高点。

  出口方面,非美市场是主要拉动力量。9月,我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7%,占比降至约10%,而对东盟、欧盟出口分别增长15.6%和14.2%,有效对冲对美出口的拖累。同期,对非洲出口增长56.4%,对拉美出口保持较快增长,贸易多元化成效显著。从产品结构来看,机电产品出口占比稳定在60%以上,汽车、船舶等高端制造产品出口表现强劲,“新三样”出口持续快速增长,推动出口结构升级。

  9月,进口增速反弹至7.4%,连续第4个月正增长,主要受工作日增加及价格因素支撑。主要进口品类中,铁矿石进口量价齐升,集成电路进口额同比增长14.1%,显示产业升级与出口链需求依然坚挺。相比之下,钢材等与基建、地产相关品类进口表现较弱,反映出国内相关领域需求恢复尚不充分。

  展望四季度,虽然面临高基数与贸易摩擦,但在东盟、欧盟、非洲等市场需求的支撑下,以及机电、中间品等优势产品出口的带动下,出口仍将保持正增长。中美经贸关系处于谈判窗口,后续需关注高层会晤动向。

  整体来看,10月债市进入利空出清阶段,但趋势性行情需要等待货币宽松预期再度升温。当前基本面韧性较强,短期内全面降息的概率较小,市场对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偏弱,制约了利率下行空间,债市将继续宽幅波动。(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此文仅供参考,未经核实,概不对交易结果负责,并请自行承担责任。
相关资讯: